生  平
本名張大春
其他名大頭春
性別
籍貫山東省濟南市
出生年1957.06.14
個 人 簡 介
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、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。1976年發表第一篇小說〈懸盪〉,獲幼獅文藝全國小說大競寫優勝。以「大頭春」為筆名寫的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》、《我妹妹》、《野孩子》三本青少年系列書籍,佔上了臺灣暢銷小說榜單。他擅長以豐富語言和多變題材產生豐沛的創作,因此有「文字頑童」稱號。1997年赴美參加愛荷華「國際寫作計畫」後,寫作類型從先前的歷史小說、古典小說、文學理論到散文隨筆,有了新的突破,1999年的《城邦暴力團》被倪匡譽為「金庸之後最偉大的武俠小說」。曾任《中國時報‧人間副刊》編輯和撰述委員、《時報周刊》編輯、《中時晚報》副刊主編,並主持電視節目《談笑書聲》、《縱橫書海》,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、輔仁大學中文系。現任電臺News98《張大春泡新聞》主持人。著有小說《四喜憂國》、《歡喜賊》、《公寓導遊》、《撒謊的信徒》、《尋人啟事》、《城邦暴力團》、《戰夏陽》、等;論述《張大春的文學意見》、《小說稗類》;散文《認得幾個字》等。曾獲聯合報小說獎、時報文學獎、吳三連文學獎、洪醒夫小說獎、中興文藝獎、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、金石堂年度影響風雲人物等獎項。
寫 作 風 格
張大春的作品極具個人色彩,以豐富的想像力,跳脫日常語言的陷阱,從而產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。他的小說常常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,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,從《四喜憂國》、《歡喜賊》到《大說謊家》、《撒謊的信徒》,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嶄新的手法,自我突破,成功地塑造了張大春式的喜劇風格。張大春的文學意見,令人驚喜地發現支撐他不斷創造的動力是知識,以及對現實的深刻觀察和不滿,新出版的《小說稗類》更顯出他的博學與貫通。
得 獎 紀 錄
作品:將軍碑
獎名:時報文學獎
獎項:小說甄選獎
獎次:首獎
年度:75
作品:雞翎圖
獎名:時報文學獎
獎項:小說
獎次:優等獎
年度:67
獎名:吳三連獎
獎項:文學獎小說類
年度:78
作品:四喜憂國
獎名:中興文藝獎章
獎項:小說
年度:78
作品:傷逝者
獎名:時報文學獎
獎項:科幻小說獎
年度:73
作品:
獎名:聯合報文學獎
獎項:短篇小說獎
獎次:第一名
年度:73
作品:將軍碑
獎名:洪醒夫小說獎
獎項:小說
年度:75
連  結
照  片
    
手  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