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名 | 張騰蛟 |
其他名 | 魯蛟 魯丁 |
性別 | 男 |
籍貫 | 山東省高密縣 |
出生年 | 1930.06.22 |
|
|
家中父親曾靠自力興辦學堂,而且是當地最早引進並傳授國語注音符號的人。因此他六歲起即隨父親學習注音符號、識字、訂書。由於戰亂的關係,家鄉沒有小學,一直到十二歲才有機會入學,之後到外地讀中學,學校因時局動盪而解散,離開學校後,民國36年曾淪落青島,在街頭賣糖果維生,他仍利用閒暇時讀書不輟,多靠苦修自學,民國38年底來台,曾任軍職、編輯、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,現已退休。24歲開始寫作,第一首詩「迎春花」發表於中央副刊。民國55年(27歲)加入紀弦所組之「現代派」,民國58年與友人王幻、劉建化等創辦《桂冠詩刊》。曾獲第十六屆中國文藝獎章(民65年)、第三屆金筆獎(民66年)。著有《菩薩船上》、《張騰蛟自選集》、《芬芳事》、《墨盧雜記》、《魯蛟短詩選》等作品。多篇作品被選入國立編譯館教科書,散文<走在風景裡>被臺北市政府選為優良文藝創作。 |
|
|
創作文類以詩為主。早年從事新詩寫作,後來轉而以詩的技巧、精神創作散文,偶有小說、傳記之作。強調文章的意境及文字的優美,題材多以大自然為元素,由於寫作嚴謹,有散文多篇先後入選兩岸三地11種版本的各級國文教科書。小說則兼顧美感與批判性,極力表現社會、人性的光明面,因此作品中時時可見其對時代、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心。(本段文字資料來源:《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》 |
|
|
作品:門 獎名:國軍文藝金像獎 獎項:短詩 獎次:金像獎 年度:54 |
獎名: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獎項:詩歌創作獎 年度:64 |
作品:遠景 獎名:文藝期刊聯誼會金筆獎暨主編獎 獎項:散文部份 獎次:金筆獎 年度:66 |
|
|
 |
|
|
 |
|